2022年“中国光学学会光学科技奖”评选由中国光学学会组织,由国内从事光学和光学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单位或院士、中国光学学会会士、理事联名推荐,经专家通信评议和会议复评,基础研究类和应用成果类共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2名。
一等奖情况(第一完成单位)
一等奖4项,基础研究类和应用成果类各2项。
其中,北京大学2项;东南大学1项;中科院半导体所1项。
1、项目名称:超快强激光场下量子隧穿理论和实验研究
第一完成人-刘运全,国家杰青(2011)、北大特聘教授、北京量子信息院研究员。
刘运全,1979年出生于安徽泗县,200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获中科院物理所博士学位。
2、光量子行走的实现及其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
第一完成人-薛鹏,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薛鹏,1999年和2004年,分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与博士学位(师从郭光灿院士)。
2020年,入选“2020年度国家杰青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
3、第三代半导体发光器件衬底技术
第一完成人-王新强,国家杰青(2012),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王新强,1975年出生于重庆綦江,1996年和2002年,分获吉林大学学士与博士学位。
4、高功率固体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
第一完成人,林学春,国家杰青,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员。
林学春,1978年出生,湖北仙桃人,1999年本科毕业于云南大学,2004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物理所。2004年就职于半导体所,2007年获评正教授(29岁)。
二等奖情况(第一完成单位)
二等奖5项,基础研究类2项,应用成果类3项。
其中,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长春光学所、中国航天集团508所、福州大学、北京空间机电所各1项。
三等奖情况(第一完成单位)
三等奖2项,基础研究类和应用成果类各1项。
其中,中科院西安光学所和深圳大学各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