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业4.0是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继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概念在欧洲乃至全球工业业务领域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认同。西门子作为德国最具代表性的工业企业以及全球工业业务领域的创新先驱,也是“工业4.0”概念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 |
![]() |
“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务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
![]() |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给出的答案。按照规划,中国在2049或2050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100年的时候,迈入世界工业强国的前列。目前,各界均将“中国制造2025”视为中国版的“工业4.0”,而智能制造则被认为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突破口,以及和“互联网+”思路的结合点。 |
![]() |
![]() |
互联:互联工业4.0的核心是连接,要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数据:工业4.0连接和产品数据、设备数据、研发数据、工业链数据、运营数据、管理数据、销售数据、消费者数据。 集成:工业4.0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中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通过这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形成一个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到端的高度集成。 创新:工业4.0的实施过程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过程,制造技术、产品、模式、业态、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将会层出不穷,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到模式创新,再到液态创新,最后到组织创新。 转型:对于中国的传统制造业而言,转型实际上是从传统的工厂,从2.0、3.0的工厂转型到4.0的工厂,整个生产形态上,从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实际上整个生产的过程更加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化。这是工业4.0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详细】
|
![]() |
![]() |
|
两化融合主要聚焦: |
德国工业4.0主要强调: |
从这个比较可以看出,德国工业4.0更多推动在现有高端水平上的纵向、横向以及端到端的全方位的整合,包括公司内部、公司和公司之间以及公司和客户之间。而中国的两化融合更多的是促进信息技术在工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关注公司内部的信息化的提高和应用。因此可以认为两化融合是工业4.0实现的基础。在信息技术应用比较好的行业,可以适当快速推动工业4.0,占领高地,走在世界的前列。 【详细】 |
|
![]() |
------------------------------------------------------------------------------------------------------------------------------------------------------- |
|
|
![]() |
|
工业4.0对任何国家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中国来说,更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日前,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是未来10年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也是30年“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梦的第一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能制造差距很大。”苗圩表示,目前,我国高端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高档数控系统、工业应用软件等市场份额不到5%。统计显示,过去大约一半左右的机器人用在汽车行业。因而,汽车行业也被认为是中国工业向4.0切换的一个风向标,同时也为中德合作搭建了桥梁。 |
![]() |
----------------------------------------------------------------------------------------------------------------------------------------------- |
![]() |
![]() |
![]() |
|
Copyright © 2011-2014 Wuhan Optical Particle Network.com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
|